2011年08月的東京之行,算是歷史之旅,主要以江戶時代知名故事的相關景點為主,
和以往遊記方法不一樣的是,這次是將一個個景點拆開介紹,然後單圖來講個自之典故,
以遊記的方法而言或許會有點散亂,不過這也是把拍照當時的想法,以及整個景點的整體感覺,逐步的抒發之,還請各位慢慢觀看。
增上寺,其實早在1300年代便已經存在了,不過在關東八州尚是東夷的情形下,還不太被注意,
主要是在於德川家康入主關東之後,便開始營建江戶,增上寺也在德川家康的經營之下成型,
德川秀忠本欲以增上寺成為完全的德川家宗祀,不過這個計劃在三代將軍家光時因為大肆營造東照宮而中止,
目前葬在增上寺的江均有二代秀忠和其正室阿江夫人,七代家繼,九代家重,十二代家慶,十四代家茂及其正室和子公主今亦安葬於此
從"大江戶線"的"大門"站走出來後,只要三分鐘,就能看到增上寺的大門,還有東京鐵塔,兩個地標,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是時代的交錯,也是各個時代進步的象徵。
增上寺的大門「三解脫門」,自德川開幕府始,也落成四百年了,看著江戶到東京,這四百年的變化。
增上寺大門的八月份行事曆,太平洋戰爭至今,業已過了一甲子,但是在每年的八月,還是有著祈福儀式,及八月十五的和平祈願儀式,國級大寺,度化眾人,從江戶時代到平成年代皆然。
遠拍增上寺本殿及東京鐵塔
生命,有時總是充滿著驚喜,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今年有幸遇到十年一次的大開放,以往德川將軍家幕所開放,是一年兩天的,上次這樣大開放四個月,已經是2000年的事情了,因為"葵‧德川三代"電視劇上映而開放,也正好十年了,當年來不了,今終有幸一參之。
寺內的砂石走道及賣店一角
增上寺的石燈籠,彷彿像在訴說他的歷史和昔日的風光
水盤舍,在旁的立牌,表是他也是江戶時代至今的古物之一,立於德川家宣時代,更加可貴的是,亭子之外的漱池,他躲過了美軍的轟炸,迄今依然為香客服務。
近拍
由下往上,逐步走向本殿,在樹葉中窺探一下。
本殿前的近拍
金漆朱泥,和式梁柱下也看出他當年是德川家靈廟,國級大寺的威儀
本殿前的奉納爐,只要心意不變,何種方法都是表達虔誠之意。
站在本殿外拍著東京,古老的寺廟和四前的高樓大廈,也看出了這四百年風景變化,
寺內的地藏菩薩們,誰說宗教,和可愛不能互相結合。
另一個角度看地藏菩薩們
就算是放水桶和掃把的掃除間,一樣也能看出日本人一絲不苟的精神,還有增上寺的百年和將軍家靈廟的驕傲。
增上寺大殿的近照
中間還是要說明一下:很多地方,其實不是帶著相機,就可以進行拍攝的,除隱私之外,還有閃光燈的光害也會對對建築結構和其中造成損傷,因此在拍照之前,務必要再次確認一些景點可否進行攝影,因為攝影,也是會造成傷害的,而其中也供奉著311大地震的亡靈,基於尊重寺方,還有殉難者的尊嚴,本殿內就不拍攝了,而是轉往德川家靈廟參觀之。
在穿過了地藏菩薩們後,便走到了寺後方的德川家靈廟,鐵門後便是部分歷代們的墓
從江戶時代留下的鐵門,旁邊有著近代的文化財指定及說明牌
在東京35度的陽光照射下,靈廟,彷彿帶有神聖之感。
近拍著鐵門,厚實的城牆感受出禁地的威嚴,保護他,就不要摸他,用眼睛,用心,感受著德川家廟的輝煌和驕傲
寺方制作的德川將軍家靈廟的簡易說明牌,也有提到1945的東京大轟炸中也是挖出了將軍們的遺體,再改葬於此,不過原本他們就葬在增上寺,而重臣們捐贈的塔,也均改至於此
二代將軍秀忠公夫婦之遺骨今置放於塔內,為了參拜,可說是等了十年,以往開放不是沒時間,就是在忙,這張照片,可說是十年等待的成果,唐唐也在其前,誠心的膜拜了十五分鐘,以政治上,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俗曰:"打天下易,治天下難",而戰亂到承平更難,戰國到江戶的過渡,可說是由德川秀忠撐起這片天下的,
板倉重宗所致贈之寶塔,以前看歷史,只會覺得那是個人物,而當看到實物之後,彷彿他就像活起來,並且展示著他對將軍之景仰。
酒井忠勝在寬永年間所致增之寶塔,當代老中所致贈之塔,留至今日和剛剛版倉致贈之塔剛好一對,今人古人的互動,其實就是在這一瞬間所發生。
近拍酒井忠勝致贈之塔,今字跡依舊清晰
家茂公之塔,可惜家茂公早逝,不然今天的日本和其近代的歷史,應該會被大大改寫
家茂公正室和子公主之塔
將軍以外其他德川家宗親近族合祀塔
寺方另外制作之太平洋戰爭前德川秀忠公夫妻靈廟黑白照片翻拍,可惜當年沒有彩色技術,只能等待日後高手以數位方式重新修整之,重現德川家之輝煌。
寺方另外制作之太平洋戰爭前德川秀忠公夫妻靈廟黑白照片翻拍背面
其實在參拜時,心中有一種,站在身旁武士的榮譽感,探古,其實就是看將軍們的政策,如果不敬愛人民,那麼,人民也是不會加以保留以前政治人物的遺留物的,而是被遺忘,就好像除了秀忠和家茂以外,其他將軍的就真的忘記拍了,(因為在旁邊買了明信片,且一口氣擺七個墓這畫面實在美觀不起來),了解歷史,聽聞故事,有時也是可以到現場看看,歷史和心靈的互動,莫過於在觀看這些真跡之時,內心的感動和觸動,說不定,也能感受到前人在治理國家時,所付出的心力,和找出值得懷念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