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11月初編;2016年06月重編

    有鑑於有人問忠臣藏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這邊也簡單說明一下泉岳寺這些墳的故事好了,畢竟,這個故事是一個傳奇

(以下均為自己的觀點用手打,轉載須經過同意)

    1701年時,已經是一個元和堰武,百花齊放的元祿時代,隸屬於武家系統且是新興貴族的淺野長矩,因為戰國時代的作戰需要,無形中還留有武人的直個性,且家臣的人數編制較為龐大,本身有武士資格的人有三百人以上,在加上動員兵起碼有上千人的作戰能量,故雖然是打出來的天下,可是在進入太平時代之後維持生計上有一定的難度。可是吉良義央就不一樣了,雖然在戰國時代中,公家貴族可說是吃盡了苦頭,不過在慶長年間之後,德川家康便開始逐步的找回了這些貴族公卿之後,吉良家雖說跟了德川家跟了許久(往上可追溯至吉良義真時代)但終究是公卿身分和朝廷的聯絡人為主,受古老教育,含著金湯匙出生,生活優渥,講求排場和禮儀,且事件發生之時,他已經是一個生活優渥超過五十年的老公卿了,和淺野家相比,吉良家雖說沒有軍事力量,可是在朝廷和幕府當中,他就是有資格站在淺野家的前排。

    當一個年輕但是窮苦的新興階級,和一個年老且優渥生活一生的傳統階級,受將軍命令一同合作接待朝廷赦使(華文可說是欽差),其實事件的發生,就似乎顯得有其可能性的存在。

    首先這份接待朝廷赦使工作,其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根據記載是相關的延伸金額,其實都是要當事人自行買單的,對淺野家的經濟而言,當然是一重大開銷,招待欽差可不是給他吃頓飯就了事的,要打點車夫,旅館,裝潢,用餐,觀光,安全警衛,這些都是延伸費用,而且是淺野家自行買單。

    公開場合的時候特使和招待人的互動,行禮,走位,應對,這些都是套好的,可是都是錢,無形中淺野家吃力不討好,而本身就有公卿背景的吉良家顯得遊刃有餘,且 吉良家擔任指導工作,自然也不希望丟臉,無形中火花則越擦越大。(有人說是吉良欲向淺野索賄被拒懷恨在心,因此惡搞,不過這說法我個人保留,個人認為是出身 背景決定動作,背景不同,思想行為也不同,價值觀亦有異)

    而在接待最後幾天的1701年04月21日,淺野長矩可能也是積怨已久,憤氣難消,故在江戶城內松之廊內持短刀往吉良義央砍了三刀,根據江戶時代的規定,主要是"喧嘩兩成敗(鬥毆之罪,無論是非,均為死罪)"喧嘩及鬥毆者,雙方皆有罪之。不過當時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對於淺野長矩之行為,可說是相當憤怒,畢竟淺野家再赦使招待進行中搞這一套是將軍丟臉丟大了,因此當時招待儀式尚未結束之時,便直接下令切腹,無形中,也是在未聽取兩造供詞之前,過快的決定了處分事宜,缺乏熟慮和相關口供筆錄之下,使得淺野長矩留下的相關遺言和供詞並不多(不過吉良義央雖遭砍傷,但是不傷及性命)便在當天晚上切腹,享年三十四歲,其所屬之赤穗藩亦宣布廢藩,整個後續的工作,就落在了首席家老大時內藏助良雄的身上。

    宣布廢藩之時,其實也是代表整個藩國,均遭到了裁撤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之"就更不用說藩士了,通常就是直接降格為浪人,失業等死,且籓內業務也會在此時大亂,但我們前文有提到,赤穗籓因為是戰國時代的殘留,相對於新興藩國,人事壓力可說是相當沉重的,首先廢藩的意思,就是藩國遭到了直接廢除,所屬的武士也就是頓失主君的狀況之下城為了浪人,赤穗藩這樣的上百名武士的情形下瞬間廢籓,其實幕府也是相當的在意,因此周邊的岡山藩,龍野藩(今兵庫縣龍野市),姬路藩,均提高了警戒,即使在今天,他們擺的上檯面的武士就上百人,那麼在配上可動員農民兵,其實動員上千人和幕府玉石俱焚,其實也是高度可能的選項,幕府為此還準備了六千人的接收軍隊,以防止各種可能性發生。不過身為首席家老大石選擇的是無條件開城移交,並且展開遣散清算的動作,武裝甲冑船隻均進行了拍賣,且開始回收藩內流通限定的"藩幣"(和江戸金朱金大坂銀丁銀的類似國定統一貨幣不相同,這個可以當作是封建制度的象徵,在藩幣上註明面額,和今日的紙鈔效力是一樣的)而清算債務和遣散之後,其實已經有部分的武士開始離開了,而幕府開始接收城池時,大石為了日後復興家門不只展開了接連的請願活動,也進行最後的確認和誓約,一但家門復興之時則回歸,該期間是自由人,約有一百二十多人,而這些武士們,就隨著城池交接而正式成為浪人。

    城池移交之後,由於還是有部分的後續收尾和清算動作,因此大石還是在附近的佛寺繼續辦公,而且還要準備請願運動,不過請願運動只是一個選項,在事件後的ㄧ兩個月,復仇這個選項,其實也開始浮上了水面了,到不如說,復仇這個想法在武家社會其實ㄧ直都是奉行著的,當時的法律是規定"喧嘩兩成敗"因此只有單方受罰對於已經有法治觀念的武家武士們或是江戸社會來說,其實是相對難以接受的,幕府呢?當然也接受了不少的閒言閒語,不久之後,幕府就下令讓吉良義央搬家了,從丸之內搬去兩國(當時名稱是本所),今天看來是還好,可是在當時,可說是從城下搬去了五公里外的新興社區呀(相當於從台北車站搬去華中橋下,或是從101搬去辛亥山)某程度上也是遠離中央,給了浪士們一個復仇的空間,起碼中央警備不會干涉,而大石方面ㄧ方面還要繼續收尾,一方面還是要勸說千萬不能躁進復仇,ㄧ面對內安撫一面對外請願。

    不過天不從人願,隔年的1702年7月,幕府還是拒絕了府興家門的請願運動,讓主公淺野長政的弟弟淺野大學返回廣島老家閉門思過,才使得大石放棄了請願運動,轉而往復仇之路作準備,於是便開始聯絡當時簽下誓約書的志士,約有一百二十多人,過了一年多僅剩下五十五人,自己的觀點看來,絕非不是沒有忠義之心,而是心力已經被現實社會消磨殆盡了,眼睛打開就是要生活要錢,以前當武士其實日子就相對不好過,成為浪人之後日子更不好過,倘若找到了工作,也只能盡心工作,即使有機會找到新藩國服務,也終究已經是別人家的臣子了,況且改行如隔山,沒訓練過,恐怕連當小販賣菜都不會,因此向現實低了頭,也是現實生活下的無奈。

    而除了生活之外,就算有了新主公,也是一個難為的事情,以萱野三平來說,他是新舊主公之間,一但脫離父親參加義舉,可能會讓家族被連坐處分,甚至父親被問斬,那麼就是不孝了,可是留在家中仕宦新主公,那麼已經簽暑的誓約書,又算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傳出去了,也貽笑大方,身為旗本二子因此到他藩仕宦,再當時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廢籓之後回到旗本家,那就是認將軍當主公,可是參與了義行,又形同是對將軍的背叛,內外三方都不討好之下,於是,切腹了,成為第四十八位義士。

    時間拉回到1702年7月,既然復興家門無望,那麼只能保全武士的顏面,進行復仇了,個人推測這時後才是整個復仇活動最大的轉折,進而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去進行規劃,且是以紀律行動作戰的方式,類似2000年代今日的攻堅行動,而非一群人衝進去殺燒擄掠,然後作鳥獸散的戰國時代的作法,當然更不可能大白天全副武裝要去打仗的姿態跑去吉良家攻城,那就完全形式化了。大石已經確認了參加者參加的志向之後,才開始正式的統御他們進入江戸,並且各有化身,像是開二手服裝店的前原伊助,和開米店的神崎與五郎,便是在吉良宅邸附近打聽消息,確認生活作息和出入份子,幾點開門,門衛幾人,平均每日幾人出勤。在今天的觀點看來,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復仇前的活動情報收集了。

    可是從7月到12月,這個等待期間是最不好受的,主要是既要維持同盟規劃復仇,又要注意幕府的監控,因此只能化整為零,讓義士三三兩兩出發,並且籌錢和作財務報表,確保起事之前的後勤不虞匱乏,且居住在大都市和今天一樣,高房價高租金,成天無所事事,只能等待,或是收集資料,最多就是練習武藝。其實這樣日常的日子相當難熬,因此造成小山田庄左衛門的背叛竊取財物行為,更像是和現實低頭,也有如高田郡兵衛一般,因為親族中有旗本只能含淚退出,不過退出是一回事,告密又是一回事,或許人類的個性古今皆然,起事光榮,不要找我,這樣的錦上添花,好像人類逃不了的一樣,可是一百多人的宣示忠誠,到舉事時的四十七人無人告密,也是一個社會的群體期盼卻又怕事的心態吧。

    回到正文,大石在拜會完主公遺孀瑤泉院之後,十一月就住在日本橋的附近了,而且是住在公事宿這樣的地方,完全偽裝成來打官司的外地人,自然出入複雜的狀況下,相對不容易起疑,而這樣的空間,對於赤穗義士們來說,是既好尋找又好開會的地方(和今天的律師事務所總是在討論各種事情一樣)而隨著人陸陸續續的到齊,便是開始確認時間了,最後是在12月14日晚上舉事,15日早上攻入,由於是類似攻堅行動,因此架梯,破門的深夜突擊動作,確實對於沒有特別提升戒備狀態的吉良家武士算是拂曉突擊行為,四十七人全付武裝攻堅突擊,其實也是相當可怕的戰力,因此吉良家陣亡十多人,最後也是在柴房找到了吉良義央,將其斬首之後,遺體安放回床上,簡易清理戰場之後,確認沒有財物損失或是趁火打劫之後,全體便從本所(今兩國)跑步至泉岳寺,除了途中的寺坂吉右衛門因為沒有武士身分擔任活證人而脫離以外,也在泉岳寺祭祀主公完成之後,四十六人前往大目付仙石家自首且進行繳械,幕府方面也要開始處理這個案件。

 

    其實就算在今天,這個案子也是難斷,法律有明載復仇權,而淺野家藩士卻又殺死了另一為當事人,確又符合"喧嘩兩成敗"的明文規定,說他們是攻擊行為,可是止於吉良家護衛武士受傷陣亡,沒有百姓受到傷害,吉良家也沒有財物損失,且淺野家也止於發射弓矢,並沒有射擊鐵砲的行為,戰場也清理過,遺體也安放回床上,便成將這個球丟回去給幕府,因此幕府對於這個案子壓了三個月才處理,其實也是找不到切入點來處理,畢竟合法合理合情又符合忠誠,社會上有普遍都有赦免的聲音,或許,當代高僧的公弁法親王(天皇之子,可是已經出家)所主張的以切腹而忠孝兩全,避免日後誤入歧途,也可能是最通盤的決定。上次的松之廊過度明快,反而種下了禍根,這次有足夠的時間評估和裁決,四十六人的切腹,其實也是光榮殉死。1703年2月4日,赤穗四十六義士就光榮切腹,遺體葬於主公旁,除了寺坂吉右衛門例外,法名上刻有劍或是刃字,也就這樣永伴君側了,後來五代將軍綱吉死去,六代將軍即位,相關的族人也被赦免。也因為其中的故事性強大,但是又有政治的隱諱性存在,到1748年代九代將軍德川家重之後,間隔了四十年,從五代到九代的人事更迭(柳澤吉保,新井白石,間部銓房,加納久通,大岡忠相)多次之後,才開始以歌舞伎的[假名手本忠臣藏]這個名義搬上舞台,讓這個故事永遠不斷的被傳誦下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兩國 泉岳寺
    全站熱搜

    momo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